孟秋十六日於役天中與黃贊伯聯轡有述二首時虜氛方逼近畿

治行千里日,求士兩河時。 日月方交鬥,風雲未改期。 階前辭舞羽,馬上聽談詩。 結束依戎伍,何人識主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孟秋: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七月。
  • 於役:指因公務外出或服役。
  • 天中:天空的中央,這裏可能指京城或重要的地方。
  • 聯轡:並馬而行,形容同行。
  • 虜氛:敵人的氣勢或威脅。
  • 方逼:正逼近。
  • 近畿:京城附近的地區。
  • 治行:治理和行動。
  • 兩河:指黃河和淮河,這裏泛指中原地區。
  • 交鬥:交戰。
  • 改期:改變日期,這裏指戰事未結束。
  • 舞羽:古代的一種舞蹈,手持羽毛。
  • 戎伍:軍隊。
  • 主司:主管者,這裏可能指朝廷或皇帝。

翻譯

在秋季的第十六天,我因公務外出到京城,與黃贊伯並馬同行,有所感慨,寫下這兩首詩。當時敵人的威脅正逼近京城附近的地區。

治理和行動已持續千里之遠,求賢若渴之時正值中原地區。日月仍在交戰之中,風雲變幻,戰事未有結束的跡象。

在階前告別了舞蹈的羽扇,馬上便聽到了談論詩文的聲響。一切都按照軍隊的規矩來安排,但有誰能真正理解朝廷的意圖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戰亂時期因公務外出的情景,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和對人才的渴望。詩中「治行千里日,求士兩河時」展現了作者奔波勞碌的公務生活和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後兩句「日月方交鬥,風雲未改期」則通過象徵手法,暗示了戰事的激烈和局勢的不確定。結尾的「結束依戎伍,何人識主司」則流露出對朝廷決策的不解和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明代末期社會的動盪和文人的憂國情懷。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