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木方鰥誓不娶詩以嘲之仍用前韻

漢陰無侶灌蔬畦,枯枕寒缸坐曉雞。 未許少湯能沃雪,也知狂絮不粘泥。 家鳧自伴龜家語,野雉聊爲牧儥妻。 割袖分桃聽懺悔,闢將黃葉止兒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散木:比喻無用之人。
  • 方鰥:指未婚的男子。
  • 沃雪:比喻事情容易解決。
  • 狂絮:指柳絮,這裡比喻輕浮不定的行爲。
  • 粘泥:比喻行爲不檢點。
  • 家鳧:指家鴨。
  • 龜家語:指家中的閑談。
  • 野雉:指野雞。
  • 牧儥妻:指牧羊人的妻子。
  • 割袖分桃:比喻斷絕關系。
  • 懺悔:指悔過自新。
  • 辟將黃葉止兒啼:比喻用不切實際的方法解決問題。

繙譯

無用的我孤獨地澆灌著菜園,孤獨地坐在寒冷的燈光下直到天明。 不相信一點努力就能解決問題,也明白輕浮的行爲不會畱下痕跡。 家鴨陪伴著家中的閑談,野雞則成爲牧羊人的伴侶。 斷絕關系聽著悔過的言語,用不切實際的方法來安慰哭泣的孩子。

賞析

這首作品以自嘲的口吻,描繪了一個孤獨無助的形象。通過“散木”、“方鰥”等詞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和無奈。詩中運用了“沃雪”、“狂絮”等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作者對現實問題的看法。最後兩句則通過“割袖分桃”和“辟將黃葉止兒啼”的比喻,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對人際關系和解決問題方式的悲觀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