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散木韻

老無出處累,也欲趁些忙。 月課脩花戶,日攜看麓牀。 曉風綿子落,村院瓦松香。 遍郭謀新釀,空杯待夕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月課:每月例行的功課或任務。
  • 脩花戶:修剪花木的工作。
  • 看麓牀:在山麓的牀上觀賞景色。
  • 曉風:清晨的風。
  • 綿子:指柔軟的植物種子或絨毛。
  • 瓦松:屋頂上的松樹,這裏可能指屋頂上的松針。
  • :散發香氣。
  • 遍郭:走遍城郭。
  • 謀新釀:計劃釀製新酒。
  • 空杯:空着的酒杯。

翻譯

年老已無出仕之念,卻也想要趁此忙碌一番。 每月例行修剪花木,每日攜伴在山麓的牀上觀賞風景。 清晨的風中,柔軟的種子飄落,村院的屋頂上松針散發着香氣。 走遍城郭計劃釀製新酒,空着的酒杯靜靜等待夕陽的降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老者的生活狀態,儘管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的態度。詩中通過「月課脩花戶」和「日攜看麓牀」展現了老者日常的忙碌與閒適,而「曉風綿子落,村院瓦松香」則進一步以自然景物的描寫,增添了詩意的寧靜與美好。結尾的「遍郭謀新釀,空杯待夕陽」則體現了老者對生活的期待和對時光的珍惜,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老者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寧靜心態。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