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淜道中重陽和崔斗山郡博

萬里重陽興可知,肯從官裏負良時。 香生野菊浮衣桁,青送寒山入酒卮。 破帽多情還自正,輕輿隨步可搜奇。 明朝又是蒼山約,爲問逍遙有幾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普淜(pǔ péng):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重陽:中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日,又稱重九。
  • 崔斗山: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郡博:郡中的學官。
  • 區元晉:詩人姓名。
  • 官裏:官府之中。
  • 衣桁(yī hàng):衣架。
  • 酒卮(jiǔ 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 破帽:破舊的帽子。
  • 輕輿(qīng yú):輕便的車子。
  • 蒼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翻譯

在普淜道中的重陽節,我與崔斗山郡博共飲,感慨萬千。

萬里之外的重陽節,我的興致如何,豈肯在官府中辜負這美好時光。

野菊的香氣浮動在衣架上,青山送來的寒意融入酒杯中。

破舊的帽子似乎多情,自己正了正,輕便的車子隨着步伐,可以探尋奇景。

明天又是與蒼山的約定,爲了詢問逍遙自在的生活,有多少碑文記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重陽節在普淜道中的情景,表達了詩人不願在官府中虛度時光,嚮往自然與自由的情感。詩中通過野菊、寒山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遠離塵囂、親近自然的氛圍。破帽、輕輿的描寫,更顯得詩人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結尾的蒼山約和逍遙碑,寓意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逍遙生活的嚮往和追尋。

區元晉

區元晉,字惟康。新會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舉人。官雲南鎮南知州,晉福建興化府同知。著有《見泉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等有傳。區元晉詩,以附於明萬曆四十四年刻區越撰《鄉賢區西屏集》之《區奉政遺稿》爲底本,參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區見泉公遺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