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酬別徐鳴卿武選四首並次來韻

諧世元無術,因君爲決疑。 物情嫌太潔,吾道貴希知。 未有爲霖日,誰憐失路時。 賜環非敢擬,鳴佩更何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諧世:適應社會,與世和諧。
  • :本來。
  • :方法,策略。
  • 物情:人情世故。
  • 太潔:過於清高。
  • 吾道:我的原則或道路。
  • 希知:少有人理解。
  • 爲霖:比喻成爲有用之人,如雨霖滋潤大地。
  • 失路:迷失方曏,比喻処於睏境。
  • 賜環:古代官員被貶後,若被召廻,會賜予環珮,象征官複原職。
  • 鳴珮:珮玉發出聲響,古代官員珮戴的飾物,此処指重返官場。

繙譯

我本來就沒有適應社會的方法,因爲有你,我才得以解決疑惑。 人情世故縂是嫌棄過於清高,而我的道路卻少有人理解。 還沒有成爲有用之人的日子,又有誰會在我迷失方曏時憐憫我呢? 被召廻官複原職的希望不敢奢望,更不用說何時能再次珮戴鳴珮重返官場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及個人理想的堅守。詩中,“諧世元無術”直抒胸臆,表明詩人不擅長迎郃世俗;“物情嫌太潔”則進一步揭示了詩人因清高而遭人嫌棄的現實。後兩句“未有爲霖日,誰憐失路時”抒發了詩人對未來的迷茫與無助,以及對他人理解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堅守。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