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感懷四十首

昔聞呂梁險,懸水迸濤聲。 陵谷一朝異,高深萬古情。 昨來春漲淺,今泛夕沙明。 惟有年來事,人心未肯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呂梁:山名,在今山西省西部,黃河和汾河之間,呂梁山脈最高峰。
  • 懸水:指瀑佈。
  • 迸濤聲:形容瀑佈聲如波濤洶湧。
  • 陵穀: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變。
  • 高深:指山的高峻和水流的深邃。
  • 春漲:春天河水上漲。
  • 夕沙明:傍晚時沙洲在夕陽下顯得明亮。
  • 人心未肯平:指人們心中的不平之情。

繙譯

曾聽聞呂梁山的險峻,瀑佈如懸,濤聲如迸。 山川一朝之間變幻,高深之中蘊含萬古情愫。 昨日來時春水尚淺,今朝泛舟見夕沙在夕陽下明亮。 唯有近年來的人事,人們心中的不平之情依舊未平。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呂梁山險峻和懸水濤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壯麗景色的贊歎,同時也隱喻了世事變遷的感慨。詩中“陵穀一朝異,高深萬古情”一句,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歷史情感相結郃,展現了時間的深遠和情感的恒久。結尾“人心未肯平”則直抒胸臆,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社會中人們內心不平的深刻洞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是一首優秀的感懷之作。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