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上三章

淇水悠悠,竹竿翛翛。 靜言思子,惜無輕舟。 淇水瀰瀰,竹竿離離。 願言見子,惜無榜師。 既具我舟,亦伐我榜。 方之泳之,將子是訪。 滔滔臨淇,實勞我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悠悠:形容水流緩慢的樣子。
  • 翛翛(xiāo xiāo):形容竹竿搖動的樣子。
  • 靜言:靜靜地。
  • 思子:思念你。
  • :可惜。
  • 輕舟:小船。
  • 瀰瀰(mǐ mǐ):形容水波連綿不斷的樣子。
  • 離離:形容竹竿排列整齊的樣子。
  • 願言:希望。
  • 榜師:船伕。
  • 既具:已經準備好。
  • :砍伐,這裏指製作。
  • 方之泳之:方舟游泳,指乘船。
  • 將子是訪:將要拜訪你。
  • 滔滔:形容水流洶涌的樣子。
  • 實勞我思:實在讓我思念不已。

翻譯

淇水緩緩流淌,竹竿輕輕搖曳。 靜靜地思念你,可惜沒有小船。 淇水波光粼粼,竹竿整齊排列。 希望能見到你,可惜沒有船伕。 已經準備好了船,也製作了船槳。 乘船游泳,將要拜訪你。 面對洶涌的淇水,實在讓我思念不已。

賞析

這首作品以淇水和竹竿爲背景,表達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詩中,「淇水悠悠」和「竹竿翛翛」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面,而「靜言思子」和「願言見子」則透露出詩人對遠方之人的深切思念。詩的最後,面對洶涌的淇水,詩人的思念之情愈發強烈,表達了無法抑制的渴望和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