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別孫小渠歸南都二首得懸字

· 陶益
輕風來浦口,弱柳動江邊。 客舫帆初系,歸心月共懸。 分攜惟此夜,慶會在何年。 獨有雕龍約,長安贈馬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浦口:河流入海的地方。
  • 客舫:客船。
  • 歸心:思鄕的心情。
  • 分攜:分別。
  • 慶會:歡聚。
  • 雕龍約:比喻文採斐然的約定或承諾。
  • 長安:古代中國的首都,這裡指代京城。
  • 馬鞭:用來敺趕馬匹的鞭子,這裡象征鼓勵或送別。

繙譯

輕柔的風吹拂在河口,嫩柳在江邊輕輕搖曳。 客船剛剛系好帆,我的思鄕之情與明月一同懸掛。 衹有今夜的分別,不知何時才能再次歡聚。 我獨自堅守著文採斐然的約定,在京城贈你馬鞭,作爲鼓勵和告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夜江邊的離別場景,通過輕風、弱柳、明月等自然元素,表達了深切的思鄕之情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詩中“歸心月共懸”一句,巧妙地將心情與明月相連,形象地表達了內心的牽掛。結尾的“雕龍約”與“長安贈馬鞭”則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和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陶益的文學才華。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