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雁

· 陶益
船上三更後,天邊一雁過。 遠聲聞浦口,清影落漁蓑。 故國猶憐汝,他鄉更奈何。 因之感同氣,惆悵向煙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更(sān gēng):古代中國將一夜分爲五更,三更即夜晚的中間時段,大約是晚上11點到淩晨1點。
  • 浦口(pǔ kǒu):江河的岸邊,特指船衹停靠的地方。
  • 漁蓑(yú suō):漁夫穿的蓑衣,一種用草或棕編制的雨衣。
  • 同氣(tóng qì):有血緣關系的親屬,這裡比喻關系親近的人。

繙譯

夜晚船上三更時分,天邊飛過一衹孤雁。 它的叫聲傳到江岸,清晰的影子映在漁夫的蓑衣上。 遙遠的故鄕還憐愛著你,而在異鄕又能怎樣呢? 因此感慨與你有相同的氣息,惆悵地望著菸波浩渺的水麪。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夜晚船上孤雁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思唸和對異鄕生活的無奈。詩中“三更”與“一雁”形成對比,突出了孤寂的氛圍。後兩句通過對“故國”與“他鄕”的對比,加深了詩人的鄕愁。最後,詩人以“同氣”自喻,表達了對孤雁的同情,以及對自己境遇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故鄕的深情眷戀。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