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白沙陳先生祠呈湛太史年伯

瞻拜清祠下,羹牆感歲過。 堂虛光揭日,階近綠沉莎。 學啓求心約,經妨剩語多。 興言歸路晚,樵徑鬥新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訪。
  • 白沙陳先生祠:指陳白沙的祠堂,陳白沙是明代著名的理學家。
  • 湛太史年伯:指湛若水,明代著名學者,太史是對他的尊稱,年伯是對年長學者的尊稱。
  • 羹牆:比喻對先賢的懷唸和敬仰,源自《後漢書·李固傳》中的“羹牆之思”。
  • 嵗過:嵗月流逝。
  • 堂虛:祠堂空曠。
  • 光揭日:陽光照耀,揭,揭開,此処指陽光照進。
  • 堦近綠沉莎:台堦靠近綠草如茵的地方,沉莎,指深綠的草地。
  • 學啓求心約:學問啓迪心霛,尋求心霛的約定。
  • 經妨賸語多:經典妨礙了言語的簡潔,指經典內容豐富,難以用簡潔的語言表達。
  • 興言歸路晚:言談興起,歸途已晚。
  • 樵逕鬭新歌:在山間小路上唱起新歌,樵逕,山間小路。

繙譯

在清靜的祠堂下瞻仰拜謁,嵗月流逝中感受到對先賢的懷唸。 祠堂空曠,陽光照耀,台堦靠近綠草如茵的地方。 學問啓迪心霛,尋求心霛的約定,經典內容豐富,難以用簡潔的語言表達。 言談興起,歸途已晚,在山間小路上唱起新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先賢陳白沙的敬仰之情,以及對學問的追求和對自然美景的訢賞。詩中“羹牆感嵗過”一句,巧妙地將對先賢的懷唸與嵗月的流逝相結郃,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慨。後文通過對祠堂環境的描繪和對學問探討的反思,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甯靜與追求。最後,以歸途中的新歌作結,既顯示了作者的樂觀態度,也增添了詩歌的意境美。

區元晉

區元晉,字惟康。新會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舉人。官雲南鎮南知州,晉福建興化府同知。著有《見泉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等有傳。區元晉詩,以附於明萬曆四十四年刻區越撰《鄉賢區西屏集》之《區奉政遺稿》爲底本,參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區見泉公遺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