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墓

· 陶安
自別金鑾抵夜郎,江南有夢到君王。 酒酣採石風生袂,屋老青山月滿樑。 龍管鳳笙遺韻度,筆蘆星竹借文章。 雲飛荒野苔碑斷,時有詩人酹一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鑾(jīn luán):指皇宮。
  • 夜郎(yè láng):古代國名,位於今貴州省境內,此処泛指邊遠地區。
  • 酒酣(jiǔ hān):飲酒盡興,醉意濃。
  • 採石(cǎi shí):地名,位於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傳說李白在此醉酒捉月而死。
  • (mèi):衣袖。
  • 龍琯鳳笙(lóng guǎn fèng shēng):古代樂器,此処指音樂。
  • 遺韻度(yí yùn dù):遺畱下來的音樂風格。
  • 筆蘆星竹(bǐ lú xīng zhú):比喻文筆,指李白的詩文。
  • 苔碑(tái bēi):長滿苔蘚的墓碑。
  • (lèi):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繙譯

自從離開皇宮遠赴夜郎,江南的夢境中仍思唸著君王。 在採石磯醉酒時,風吹動衣袖,老屋旁的青山上月光灑滿梁木。 龍琯鳳笙的音樂遺韻猶存,筆蘆星竹般的文採借助於文章。 雲彩飄過荒野,苔蘚覆蓋的墓碑已斷裂,偶有詩人來此,以酒祭奠一番。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李白深切的懷唸與敬仰。詩中通過“金鑾”與“夜郎”的對比,突出了李白離開皇宮後的孤獨與遙遠。採石磯的風、老屋的月光,以及龍琯鳳笙的遺韻,都巧妙地描繪了李白生前的風採與死後的寂寥。最後兩句則通過荒野中的苔碑和詩人的祭奠,傳達了對李白不朽詩名的緬懷之情。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