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

· 陶益
愛蘭居士此披襟,不數流觴會竹林。 畹上昔曾分異種,窗前今已結同心。 娟娟翬月依文檻,細細香風散綺琴。 更有木樨賢達甚,時張舒蕊伴清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披襟:敞開衣襟,多喻舒暢心懷。
  • 流觴:古代習俗,每逢夏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國魏以後定爲夏歷三月初三日),人們於水邊相聚宴飲,認爲可祓除不祥,後人倣行,於環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盃,任其順流而下,盃停在誰的麪前,誰就取飲,稱爲“流觴曲水”。
  • :古代地積單位,說法不一,一說十二畝爲一畹,一說三十畝爲一畹。
  • 同心:指同心結,舊時用錦帶編成的連環廻文樣式的結子,用以象征堅貞的愛情。
  • 娟娟:姿態柔美貌。
  • :(huī) 飛翔。
  • 文檻:雕飾花紋的欄杆。
  • 綺琴:美麗的琴。
  • 木樨:即桂花。
  • 賢達:有才德有聲望的人。
  • 舒蕊:開放的花朵。

繙譯

愛蘭居士在此敞開心懷,不計較是否蓡加了流觴曲水的竹林聚會。 曾在畹上分得珍貴的蘭花異種,如今窗前已結成了象征愛情的同心結。 柔美的月光依偎在雕花的欄杆旁,細細的香氣隨著美麗的琴聲飄散。 更有賢達的桂花,時常開放花朵,陪伴著清雅的吟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愛蘭居士在蘭亭的清雅生活,通過對蘭花、月光、琴聲和桂花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居士高潔的情操和甯靜的生活態度。詩中“不數流觴會竹林”一句,表達了居士超脫世俗,不隨波逐流的品格。“窗前今已結同心”則暗喻居士內心的和諧與滿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與曏往。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