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邊堠(hòu):邊境的瞭望臺。
- 莎車:古代西域國名,位於今新疆莎車縣一帶。
- 大宛(yuān):古代西域國名,以產汗血寶馬著稱。
- 侈(chǐ):過度,過分。
- 昆崙(lún):即崑崙山,古代神話中的神山。
- 絕域:極遠的地區。
- 封侯印:授予功臣的印章,象徵封爵。
- 勤兵:頻繁用兵。
- 塞垣(yuán):邊塞的城牆。
- 稱臣:表示臣服。
- 屬國:附屬國。
- 持節:古代使者持節作爲憑證。
- 扣關門:敲打關門,請求進入。
翻譯
漢朝的邊境瞭望臺直達河源,又派遣軍隊從莎車出發去攻打大宛。 於是過度地以葡萄美酒來建造宮殿,更唱着天馬之歌穿越崑崙山。 只貪圖在極遠的地區獲得封侯的印章,誰會顧及頻繁用兵對邊塞的侵擾。 如今所有的附屬國都表示臣服,不再需要使者持節敲打關門請求進入。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漢朝對西域的征戰和統治,反映了當時邊疆的動盪和統治者的野心。詩中,「邊堠抵河源」和「又出莎車伐大宛」展現了漢朝疆域的遼闊和軍事行動的頻繁。後兩句則通過「侈葡萄築宮觀」和「更歌天馬度昆崙」諷刺了統治者對奢侈生活的追求和對戰爭的歌頌。最後兩句「但貪絕域封侯印,誰顧勤兵擾塞垣」和「今日稱臣遍屬國,不勞持節扣關門」則深刻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對邊疆百姓的苦難,以及最終的和平與臣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對戰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