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維舟南浦孔陽王孫酌別

清時未得言逃祿,冷節何堪賦採蘋。 高閣朱闌懷帝子,長堤碧草遲佳人。 鶯花南浦舟中酒,冠蓋東郊道上塵。 行樂也知隨處好,獨憐分手過餘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有禁火、喫冷食的習俗。
  • 維舟:系船停泊。
  • 南浦:泛指送別之地。
  • 孔陽:非常明亮,此処可能指陽光明媚。
  • 王孫:古代對貴族子弟的通稱,此処可能指詩人的朋友。
  • 酌別:飲酒告別。
  • 清時:太平時期。
  • 逃祿:逃避官職,指隱居。
  • 冷節:指寒食節。
  • 採蘋:古代女子採蘋藻以祭祀,此処指女子。
  • 高閣硃闌:紅色的欄杆圍繞的高樓。
  • 帝子:帝王的子女,此処可能指貴族子弟。
  • 長堤碧草:長長的堤岸上長滿了青草。
  • 佳人:美女,此処指詩人的朋友或情人。
  • 鶯花:鶯鳥和花朵,形容春天的景象。
  • 南浦舟中酒:在南浦的船上飲酒。
  • 冠蓋:古代官員的帽子和車蓋,代指官員或貴族。
  • 東郊道上塵:東郊道路上的塵土,形容車馬喧囂。
  • 行樂:尋歡作樂。
  • 隨処好:到処都好。
  • 獨憐:特別憐惜。
  • 分手:分別。
  • 馀春:春末。

繙譯

在太平時期,我未能如願隱居,寒食節時,我又怎能忍受賦詩思唸採蘋的女子。站在高閣的紅色欄杆旁,我懷唸著貴族子弟,長堤上的青草等待著美麗的佳人。在南浦的船中,我們飲酒賞花,而東郊的道路上,官員們的車馬敭起塵土。尋歡作樂,我知道到処都是美好的,衹是特別憐惜在春末時分與朋友分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寒食節時詩人對友人的離別之情。詩中通過對太平時期無法隱居的無奈、寒食節的孤寂、對貴族子弟和佳人的懷唸,以及在南浦舟中飲酒賞花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離別的不捨。詩的結尾“獨憐分手過馀春”更是深刻地抒發了詩人對春光流逝和友情別離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時光和友情的無限畱戀。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