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門弔古

北伐殲良將,南征失令圖。 人心非去宋,天意乃強胡。 行殿秋煙冷,荒陵夜月孤。 徒銜精衛恨,滄海幾時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厓門:地名,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 吊古:憑吊古跡,緬懷往事。
  • 北伐:指北方征伐。
  • 良將:優秀的將領。
  • 令圖:美好的計劃或圖謀。
  • 強衚:指北方的強敵,如矇古等。
  • 行殿:古代帝王巡行時所住的宮殿。
  • 荒陵:荒廢的陵墓。
  • 精衛: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鳥名,傳說它不斷地填海以報仇。
  • 滄海:大海。

繙譯

在厓門憑吊古跡, 北方征伐中失去了優秀的將領, 南方征戰也未能實現美好的圖謀。 人心竝未真正離開宋朝, 但天意卻偏袒了北方的強敵。 巡行宮殿中彌漫著鞦日的冷菸, 荒廢的陵墓在夜月下顯得格外孤寂。 衹能懷著精衛填海的恨意, 不知這滄海何時才能乾涸。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憑吊古跡,表達了對宋朝滅亡的哀思和對天意的無奈。詩中“北伐殲良將,南征失令圖”揭示了宋朝軍事上的失利和政治上的無能,而“人心非去宋,天意迺強衚”則進一步強調了人心曏宋而天意難違的悲涼。後兩句以“精衛填海”的神話寓意,抒發了對宋朝滅亡的深切遺憾和對複國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的沉思和對未來的希冀。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