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殷太師墓

殷墟不可問,朝代幾消沉。 直諫流終古,孤墳表至今。 驚風飄落日,右道屬前林。 試問東周士,何人爲剖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見。
  • 殷墟 (yīn xū):指商朝的遺址,這裡特指商朝的都城遺址。
  • 朝代 (cháo dài):指歷史上的各個時期或政權。
  • 消沉 (xiāo chén):衰敗,沒落。
  • 直諫 (zhí jiàn):直言進諫,不避諱地曏君主提出批評或建議。
  • 流終古 (liú zhōng gǔ):流傳千古。
  • 孤墳 (gū fén):孤立的墳墓,指殷太師的墓。
  • 驚風 (jīng fēng):突然而猛烈的風。
  • 飄落日 (piāo luò rì):日落時的景象,比喻時光流逝。
  • 右道 (yòu dào):指墓道或通往墓地的道路。
  • 前林 (qián lín):前麪的樹林。
  • 東周士 (dōng zhōu shì):指東周時期的士人,這裡可能特指忠於國家、敢於直言的士人。
  • 剖心 (pōu xīn):比喻極其忠誠或坦誠。

繙譯

殷墟的往事已無法追問,朝代更疊,多少興衰沉浮。 直言進諫的精神流傳千古,孤墳至今仍高高聳立。 突然而猛烈的風吹過,日落時分,墓道通曏前方的樹林。 試問東周時期的士人,有誰能夠像這樣剖心瀝膽,忠誠至極。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殷太師墓的拜謁,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忠臣直諫精神的贊頌。詩中“殷墟不可問,朝代幾消沉”描繪了歷史的滄桑,而“直諫流終古,孤墳表至今”則凸顯了殷太師直諫精神的永恒價值。末句“試問東周士,何人爲剖心”則是對後世士人的一種期待,希望他們能夠繼承這種忠誠和直言的傳統。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和忠臣的敬仰之情。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