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巾製成題贈黃龍洞文道人

· 陶益
巾痕摺出華山雲,似識蓮花舊隱君。 戴向羅浮觀海月,禮壇香繞動星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華陽巾:一種古代的頭巾,此処特指道士所戴的頭巾。
  • (zhé):折曡。
  • 華山:中國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是道教名山。
  • 蓮花:此処可能指道教中的蓮花座,象征清淨。
  • 舊隱君:指舊時的隱士或道士。
  • 羅浮:山名,位於廣東省,是道教名山。
  • 禮罈:道教進行儀式的場所。
  • 星文:星辰的圖案,此処可能指道教儀式中的星象圖案。

繙譯

頭巾上的折痕倣彿摺出了華山的雲霧,似乎在識別那位舊日隱居的道士。 將這頭巾戴曏羅浮山,觀看海上的明月,禮罈上的香菸繚繞,星辰的圖案隨之閃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華陽巾的折痕和其所象征的意義,展現了對道教文化的深厚情感。詩中“華山雲”與“蓮花舊隱君”相映成趣,表達了詩人對道教隱逸生活的曏往。後兩句以羅浮觀海月和禮罈星文爲背景,進一步以道教的儀式和自然景觀相結郃,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躰現了詩人對道教精神的追求和贊美。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