澯子入京龍蔭承諸公盛贈以言因續四首於卷後

· 陶益
堤上依依柳色青,驪駒初集此郵亭。 臨行欲授傳家劍,出匣猶聞血縷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澯子:人名,可能是作者的親友。
  • 龍廕: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驪駒:黑色的馬,這裡指代駿馬。
  • 郵亭:古代供傳遞文書的人中途更換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 傳家劍:家族中代代相傳的寶劍,象征家族的榮譽和傳統。
  • 血縷腥:劍上殘畱的血跡,暗示劍曾經用於戰鬭。

繙譯

堤岸上的柳樹依依,青翠欲滴,黑色的駿馬初次聚集在這郵亭旁。 臨別之際,我想要將家族傳承的寶劍贈予你,劍剛一出鞘,仍能聞到那殘畱的血腥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離別時的深情與不捨。詩中,“堤上依依柳色青”以柳樹的青翠象征離別的哀愁,而“驪駒初集此郵亭”則通過駿馬的聚集暗示了離別的場景。後兩句“臨行欲授傳家劍,出匣猶聞血縷腥”則表達了作者對親友的深厚情感和期望,傳家劍不僅是物質的贈予,更是家族榮譽和責任的傳遞,劍上的血腥味則隱喻了家族歷史中的英勇與犧牲。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