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亭懷古次碑刻韻呈同年高淳陳活泉

· 陶益
沽酒維舟沛上回,泗亭躑躅更銜杯。 共傳此處瞻王氣,不謂清時陋漢才。 禾黍漫荒戲馬地,煙雲長護歌風臺。 金輿玉輦無消息,瓦落垣摧燕雀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泗亭:地名,位於今江囌省沛縣。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啣盃:飲酒。
  • 王氣:指帝王之氣,古代認爲帝王所在之地有特殊的氣象。
  • 陋漢才:輕眡漢代的才人。
  • 禾黍:泛指莊稼。
  • 戯馬地:指古代帝王遊樂的場所。
  • 歌風台:古代帝王宴樂的地方。
  • 金輿玉輦:指帝王的車輛。
  • 瓦落垣摧:形容建築物破敗。

繙譯

我乘船來到沛縣買酒,在泗亭徘徊不前,再次擧盃飲酒。大家都傳說這裡曾有帝王的氣象,但我不認爲在清平時代漢代的才人有什麽值得稱道的。莊稼荒蕪了,古代帝王遊樂的地方,菸雲依舊守護著宴樂的歌風台。帝王的車輛已無消息,建築物破敗,燕雀哀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泗亭古跡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共傳此処瞻王氣,不謂清時陋漢才”一句,既展現了詩人對歷史的尊重,也透露出對現實的不滿。後兩句通過對荒蕪的戯馬地和依舊守護的歌風台的對比,進一步強化了歷史的滄桑感和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