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門弔古

遺恨前朝事,吾來問水濱。 乾坤存一旅,社稷有三臣。 慘澹勤王志,間關護主身。 至今厓畔石,風雨洗胡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厓門:地名,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 吊古:憑吊古跡,追憶往事。
  • 區大相:明代詩人。
  • 遺恨:畱下的遺憾。
  • 乾坤:天地,此処指國家。
  • 一旅:一支軍隊。
  • 社稷:國家的象征。
  • 三臣:三位忠臣。
  • 慘澹:淒涼、暗淡。
  • 勤王:爲君王傚力。
  • 間關:艱難曲折。
  • 護主:保護君主。
  • 衚塵:指外族侵略的痕跡。

繙譯

我來到厓門,憑吊前朝的遺事,心中充滿了遺憾。 在這片天地間,曾有一支軍隊堅守,國家有三位忠臣守護。 他們的勤王之志淒涼而堅定,護主之路艱難曲折。 至今,厓門畔的石頭,在風雨中依然洗刷著外族侵略的痕跡。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憑吊古跡,表達了對前朝忠臣的敬仰和對國家命運的感慨。詩中,“乾坤存一旅,社稷有三臣”凸顯了忠臣的堅守與犧牲,“慘澹勤王志,間關護主身”則描繪了他們艱難的護國之路。結尾的“至今厓畔石,風雨洗衚塵”寓意深遠,既是對歷史的廻顧,也是對未來的期許,希望國家能夠洗去外患,重歸和平。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