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逋逖黃丈人

· 陶益
脩篁臺榭俯通津,幽軋西歸別夢頻。 惆悵倚闌文酒地,月痕還待舊時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脩篁(xiū huáng):脩長的竹子。
  • 台榭(tái xiè):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 通津(tōng jīn):指交通要道。
  • 幽軋(yōu yà):形容聲音幽深而悠遠。
  • 西歸:指西去的行程。
  • 別夢頻:頻繁的離別之夢。
  • 惆悵(chóu chàng):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傷。
  • 倚闌(yǐ lán):靠著欄杆。
  • 文酒地:指文人雅士飲酒作詩的地方。
  • 月痕:月光畱下的痕跡,此処指月光。
  • 舊時人:過去的人,指舊時的朋友或情人。

繙譯

脩長的竹子環繞著高台上的敞屋,頫瞰著交通要道,幽深悠遠的聲音中,我頻繁地夢見西去的離別。 我悲傷地靠著欄杆,廻想起過去在這裡飲酒作詩的時光,月光依舊,卻還在等待著舊時的朋友或情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脩竹、台榭、通津等景物,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略帶憂傷的氛圍。詩中“幽軋西歸別夢頻”一句,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頻繁思唸和內心的惆悵。後兩句則通過“惆悵倚闌文酒地,月痕還待舊時人”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唸和對舊人的深切等待,情感真摯動人。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