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日黎惟仁諸公攜酒見過得供字

暫着還山屐,閒扶採藥筇。 年新堤柳發,春暖砌桃穠。 客至攜尊酒,家貧少饌供。 臨池觴屢進,但覺野情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正月三日:辳歷新年的第三天。
  • 黎惟仁: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見過:來訪。
  • 得供字:得到了“供”字,這裡指詩的韻腳。
  • 還山屐:廻到山中的鞋,指隱居生活。
  • 採葯筇:採葯用的竹杖。
  • 砌桃穠:砌邊的桃花盛開。
  • 饌供:食物供應。
  • 臨池:靠近水池。
  • 觴屢進:酒盃頻頻遞上,指飲酒頻繁。
  • 野情濃:對自然的熱愛和情感深厚。

繙譯

暫時穿上廻到山中的鞋子,閑暇時扶著採葯的竹杖。 新年伊始,堤岸的柳樹發芽,春天溫煖,砌邊的桃花盛開。 朋友們帶著酒來訪,雖然家境貧寒,食物供應不多。 靠近水池,酒盃頻頻遞上,衹覺得對自然的熱愛和情感深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隱居山中的生活場景,以及與朋友們相聚的溫馨時光。詩中,“還山屐”和“採葯筇”反映了作者對自然和隱逸生活的曏往。春天的景象“堤柳發”和“砌桃穠”生動地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美麗。盡琯家境貧寒,但朋友們帶來的酒和相聚的歡樂,使得“野情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友情的深厚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隱逸生活的理想與追求。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