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氛久未息書悶

· 陶安
開極規模自有初,舊章俶擾竟何如。 原頭烽燧誰爲息,海內兵戈孰可除。 偃月堂深資鬼蜮,伏波軍老縱鯨魚。 疇能一吐平淮策,與爾排雲謁帝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世氛:指世間的紛擾和混亂。
  • 開極規模:指開創國家的規模和制度。
  • 舊章:指舊有的規章制度。
  • 俶擾:混亂不安。
  • 烽燧:古代用來傳遞軍情的烽火和煙火。
  • 兵戈:指戰爭。
  • 偃月堂:指朝廷或政治中心。
  • 鬼蜮:比喻陰險狡詐的人。
  • 伏波軍:指軍隊。
  • 鯨魚:比喻強大的敵人或勢力。
  • 平淮策:指平定淮河流域的策略。
  • 謁帝居:指朝見皇帝。

翻譯

世間的紛擾久久未能平息,我因此感到鬱悶。 開創國家的規模和制度自有其初衷,但舊有的規章制度現在卻混亂不堪,究竟如何是好? 原頭的烽火和煙火是誰在維持,海內的戰爭又是誰能消除? 朝廷深處被陰險狡詐之人所控制,軍隊老去卻縱容強大的敵人。 誰能提出平定淮河流域的策略,與我一同排雲而上,朝見皇帝。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動盪、政治混亂的深深憂慮。詩中,「原頭烽燧」、「海內兵戈」描繪了戰亂頻仍的景象,而「偃月堂深資鬼蜮,伏波軍老縱鯨魚」則揭示了朝廷內部的腐敗和軍隊的無力。最後兩句則抒發了作者希望有人能提出有效的策略,以平定亂世,恢復社會秩序的強烈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作者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切。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