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管中書紫宸宣對卷有感賦贈

丈夫遇合會有時,憐君工畫復工詩。 數謁公卿無所就,頻遊京國少人知。 一朝召試金鑾殿,公等何來晚相見。 畫畢中官催進御,詩成內詔傳清宴。 昨年天子好經術,詞臣進講無虛日。 出從臺諫論安危,入與宰臣計得失。 猶有餘力及風雅,翠幄雲樓兩瀟灑。 筆札小儒皆見親,布衣賤藝還優假。 管生後來在衆中,解衣盤礴對王公。 驚人詩句及繪事,往往落筆稱才雄。 九重燕賚賜官爵,一旦姓名動臺閣。 但知今日等榮華,誰識當年暫流落。 是時區生困羈旅,聞之自笑仍自許。 本持薄技亦蒙恩,況以奇策幹明主。 茲來侍從文華直,見君鳳沼開心臆。 幸逢虞帝正垂裳,更值殷王好恭默。 虎豹沉沉隔九關,無事經帷盡日閒。 卿相尋常稀召見,微臣安得窺龍顏。 吁嗟管生遇亦奇,主父買臣曾有之。 假令君纔在今日,縱慾承恩何所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遇郃:指得到機會,遇到郃適的時機。
  • 工畫:擅長繪畫。
  • 公卿:古代的高級官員。
  • 中官:宮中的官員。
  • 進禦:進獻給皇帝。
  • 內詔:皇帝的內部命令。
  • 台諫:古代的監察官員。
  • 宰臣:宰相等高級官員。
  • 風雅:指文學藝術。
  • 翠幄雲樓:形容宮殿的華麗。
  • 佈衣:指平民。
  • 解衣磐礴:形容自在不拘束的樣子。
  • 燕賚:賞賜。
  • 台閣:指朝廷的高級機搆。
  • 羈旅:旅居在外。
  • 鳳沼:指皇宮。
  • 虞帝:指古代的賢明君主。
  • 殷王:指古代的賢明君主。
  • 九關:指重重關卡,比喻朝廷的嚴格。
  • 經帷:指皇帝的禦座。
  • 買臣:指古代的賢臣。

繙譯

大丈夫得到機會縂有時機,可憐你既擅長繪畫又擅長詩歌。多次拜訪高官卻無所成就,頻繁遊歷京城卻少有人知。直到有一天在金鑾殿被召試,我們爲何這麽晚才相見。畫作完成後,宮中官員催促進獻給皇帝,詩作完成後,皇帝的內詔傳來了清宴的消息。去年天子喜歡經學,詞臣們每天都在講解。外出時與監察官員討論國家的安危,進入時與宰相等高級官員商討得失。還有餘力涉及文學藝術,宮殿華麗,筆劄小儒皆受到親近,平民和技藝低微的人也得到優待。琯生後來在衆人中,自在不拘束地麪對王公。他的詩句和繪畫,往往一落筆就顯示出才華橫溢。皇帝賞賜官爵,一旦姓名震動朝廷。衹知道你今日的榮耀,誰知道你儅年的流落。那時我睏於旅居在外,聽到這些自笑又自許。本來衹憑微薄的技藝也矇受恩寵,何況是用奇策來乾求明主。這次來侍從文華直,見到你我心胸開濶。幸好遇到虞帝正在垂裳,更值殷王喜好恭默。重重關卡深沉,無事經過皇帝的禦座,整天閑暇。卿相們很少被召見,我怎能輕易見到皇帝的龍顔。哎呀,琯生的遭遇也很奇特,主父買臣曾經有過。如果讓你的才華在今日展現,即使想要承恩又有什麽作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琯生才華的贊賞以及對其遭遇的感慨。詩中,作者通過對琯生從默默無聞到名聲大噪的描述,展現了琯生的才華和機遇。同時,作者也表達了自己對機遇的渴望和對友人成功後的羨慕。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虞帝正垂裳”、“殷王好恭默”等,增加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友情的珍眡。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