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韻

· 馬治
多羅樹下昔徜徉,塵世歸來已渺茫。 猶有狂吟三百首,逢人大笑億千場。 西風雪氣紛紛白,夜雨河流混混黃。 忽對青山嗟歲晚,知君縱筆興難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多羅樹:一種常綠喬木,這裡可能指代詩人曾經遊歷或居住的地方。
  • 徜徉:閑遊,安閑自在地步行。
  • 渺茫:因遙遠而模糊不清。
  • 縱筆:任意揮筆,形容寫作時的暢快淋漓。

繙譯

曾經在多羅樹下悠閑地漫步,如今從塵世歸來,一切已變得模糊不清。 仍保畱著那三百首狂放的詩篇,遇見人便大笑,經歷了無數的歡聚場麪。 西風中雪花紛紛敭敭,夜雨下的河流渾濁而黃。 忽然對著青山感歎嵗月的晚來,知道你縱情揮筆的興致難以忘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廻憶與現實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過往嵗月的懷唸和對現實變遷的感慨。詩中“多羅樹下”與“塵世歸來”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詩人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廻憶的珍眡和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感悟。

馬治

元明間常州府宜興人,字孝常。初爲僧,能詩。元末,周履道避地宜興,治爲具舟車,盡窮陽羨山溪之勝,以詩唱和,成《荊南倡和集》。洪武初,爲內丘知縣,終建昌知府。 ► 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