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

· 韋莊
玉律初移候,清風乍遠襟。 一聲蟬到耳,千炬火然心。 嶽靜雲堆翠,樓高日半沈。 引愁憎暮角,驚夢怯殘砧。 露白凝湘簟,風篁韻蜀琴。 鳥喧從果爛,階淨任苔侵。 柿葉添紅景,槐柯減綠陰。 採珠逢寶窟,閱石見瑤林。 魯殿鏗寒玉,苔山激碎金。 郤堂流桂景,陳巷集車音。 名自張華顯,詞因葛亮吟。 水深龍易失,天遠鶴難尋。 鑑貌寧慚樂,論才豈謝任。 義心孤劍直,學海怒濤深。 既睹文兼質,翻疑古在今。 慚聞紆綠綬,即候掛朝簪。 晚樹連秋塢,斜陽映暮岑。 夜蟲方唧唧,疲馬正駸駸。 託跡同吳燕,依仁似越禽。 會隨仙羽化,香蟻且同斟。
拼音

所属合集

#柿子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律:古代以玉爲管的定音樂器。這裏指代時序。
  • :剛剛,起初。
  • 千炬火然心(rán),同「燃」。心中像有千萬把火在燃燒,形容內心煩躁不安。
  • (chén):同「沉」,下沉。
  • 暮角:傍晚軍隊中用的號角聲。
  • 殘砧:指傍晚斷斷續續的搗衣聲。砧(zhēn ),搗衣石。
  • 湘簟:湘竹做的竹蓆。
  • 風篁:風吹竹林。篁(huáng),竹林。
  • 槐柯:槐樹的枝幹。
  • 採珠逢寶窟:去採珍珠的時候遇到了滿是珍寶的洞窟,比喻收穫頗豐。
  • 閱石見瑤林:查看石頭的時候看到了美玉之林,同樣指有所得。
  • 魯殿鏗寒玉:魯殿中傳來像是敲擊寒玉般的聲音。 鏗(kēng),象聲詞,敲擊聲。
  • 苔山激碎金:苔山上的聲響如金塊擊碎。
  • 郤堂:郤(xì)家的廳堂。郤爲晉大夫之族。
  • 桂景:月光。
  • 陳巷:陳代指東漢陳寔(shí) ,他家巷口常有驅車來訪的高朋。
  • 張華:西晉文學家、政治家,以博識多能著稱。這裏借指因其才識而揚名。
  • 葛亮:諸葛亮,以詞章謀略聞名。此處指詩詞出色。
  • :樂毅,戰國時期著名將領。
  • :任囂,秦朝將領。
  • 紆綠綬:擔任官職。紆(yū),系、佩。綠綬,官員系印的綠色絲帶。
  • 朝簪:朝廷官員的冠飾,借指官職。
  • :四面高中央低的地方。
  • :小而高的山。
  • 駸駸(qīn qīn):馬跑得很快的樣子,這裏指馬不停蹄地趕路。
  • 羽化:道教稱飛昇成仙,這裏寓意超脫塵世。
  • 香蟻:酒的代稱。因爲酒面的浮沫像螞蟻。

翻譯

時令剛剛轉換,清風初起吹拂着衣襟。一聲蟬鳴傳入耳中,心中卻像有千萬把火在燃燒般煩躁。山嶽靜謐,山間的雲彩如堆積的翠玉,高高的樓閣彷彿太陽都下沉了一半。傍晚討厭號角聲引來愁緒,聽到深夜斷斷續續的搗衣聲被驚擾了夢境。晶瑩的露珠凝結在湘竹蓆上,風吹竹林宛如蜀琴發出美妙音韻。鳥兒喧鬧因爲果實成熟腐爛,臺階乾淨任憑青苔肆意蔓延。柿葉慢慢增添了秋天的紅色景緻,槐樹的綠蔭逐漸減少。就像採到珍珠遇到寶藏洞窟,查看石頭瞧見美玉之林般有諸多收穫。魯殿裏的聲響如敲擊寒玉,苔山上的聲音好似金塊破碎。郤家廳堂裏流淌着月光,陳寔家巷口聚集着車馬的聲音。聲名能像張華那樣因才華而顯耀,辭章能如諸葛亮那樣被人稱道吟頌。水太深蛟龍容易隱匿,天太高仙鶴難以找尋。以貌鑑人不會慚愧比不上樂毅,論才能也不認爲比任囂差。正義之心像孤劍一樣剛直,學問之海如怒濤般深沉。既看到了文章既有文采又有實質內容,反而懷疑古人之風重現於今。慚愧聽聞友人擔任官職,不久後就等着佩戴朝簪。傍晚樹木連接着秋天的山塢,斜陽映照在傍晚的小山丘上。夜晚的秋蟲正唧唧鳴叫,疲憊的馬兒還在不停地奔騰。我棲身此處如同吳地的燕子,依靠仁愛就像越地的鳥兒。希望有朝一日能隨着仙人飛昇超脫,且與友人一起共飲美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初秋時節詩人寓居的所見所感以及與友人相關的情懷。開篇以初秋時節氣候和自然景物變化起興,奠定寧靜而略帶愁緒的基調,比如「玉律初移候,清風乍遠襟」點出時令轉換,「一聲蟬到耳,千炬火然心」用蟬鳴與內心煩躁形成對比,刻畫內心的不平靜 。詩中多處景色描寫細膩生動,「嶽靜雲堆翠,樓高日半沈」「露白凝湘簟,風篁韻蜀琴」等,描繪出秋天景色的豐富層次和自然之美,展現季節變遷。接着通過「採珠逢寶窟,閱石見瑤林」等語句,以比喻暗寫自己有所得,也可能指友人文章或才能的出色。詩中多處借典抒情,提及「張華」「葛亮」「樂毅」「任囂」等歷史人物,來表達對友人才學和品德的推崇以及自身志向,顯示出作者的深厚文學底蘊。詩的後半部分寫友人爲官,「慚聞紆綠綬,即候掛朝簪」既有對友人的祝賀,隱含自己現狀的感慨。結尾「會隨仙羽化,香蟻且同斟」表達渴望超脫塵世、與友人共飲歡樂之情,使全詩既有對現實場景描寫和感懷,又充滿精神追求和浪漫氣息。整首詩內容豐富,文筆典雅,情感真摯,將景、情、志巧妙融合一體。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

韋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