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楊孟載早春見寄

· 高啓
雪後西園韭初剪,流澌晚動春塘淺。 閉門有客抱深愁,久不題詩硯生蘚。 風塵健兒誇得意,獨坐寂寥誰所遣。 應緣少學與時違,不習弓刀誦文典。 城中物貴市門靜,好事猶能具杯臠。 琴堂朝夕共清歡,舉白頻浮不容免。 鈴騶已遊賓客醉,深夜垣扉罷扃楗。 一燈留照對牀談,沸鼎鬆聲烹綠荈。 五更上馬子先去,擁被獨眠窗日煢。 起聞啼鳥忽興發,欲往江邊雲隔牴。 人家舊燕盡巢林,草滿長洲絕遊輦。 春耕咫尺阻歸計,野水自流閒澮畎。 吾鄉繁華天下稀,花柳村村隨步轉。 久聞離亂今始見,煙火高低變烽燹。 登臨吹笛散羣羌,此事空嗟千古鮮。 朝來風雨況悽黯,雨溼城頭旗不展。 鄰里衝泥備役夫,縣官不召憐疲喘。 安居且復俟時寧,出豈無能非退卷。 範莊紅杏幾株在,好待開時同折撚。 對花憂患不須言,剩喚一杯供腳軟。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流澌(sī):指冰塊。
  2. 硯生蘚:硯臺上長出苔蘚,形容久未使用。
  3. 文典:指文學經典。
  4. 杯臠(luán):指酒肉。
  5. 鈴騶(zōu):指騎馬的侍從。
  6. 扃楗(jiōng jiàn):門閂,這裏指關門。
  7. 綠荈(chuǎn):綠茶。
  8. (qióng):孤獨。
  9. (dǐ):阻礙。
  10. 澮畎(kuài quǎn):田間的小溝渠。
  11. 烽燹(fēng xiǎn):戰火。
  12. 疲喘:疲憊至極。
  13. 退卷:指退隱。
  14. 折撚(niǎn):摘取。

翻譯

雪後,西園的韭菜剛剛剪過,冰塊在傍晚時分開始融化,春塘的水位還很低。有客人閉門不出,懷抱着深深的憂愁,很久沒有寫詩,硯臺上都長出了苔蘚。風塵中的勇士們得意洋洋,而我獨自坐着,寂寞無人能解。大概是因爲我年輕時學的東西與時世不合,不擅長武藝,只喜歡誦讀文學經典。城中的物價昂貴,市場靜悄悄,但仍有好事者能準備酒肉。在琴堂裏,我們朝夕共享清歡,頻頻舉杯,不容推辭。騎馬的侍從已經讓賓客們醉倒,深夜裏門也不再上閂。一盞燈下,我們對着牀鋪暢談,松樹的聲音像沸鼎一樣,烹煮着綠茶。凌晨五點,你先上馬離開,我擁被獨眠,窗外的陽光孤獨。醒來聽到鳥鳴,突然興起,想去江邊,但云霧阻隔。人家的舊燕都已築巢林中,長洲上的草長滿了,沒有遊人的車輦。春耕的計劃受阻,野水自由流淌,田間的小溝渠閒置。我家鄉的繁華天下無雙,花柳隨步轉,處處可見。久聞戰亂,現在才親眼見到,煙火高低,變成了戰火。登高吹笛,驅散了羌族的羣聚,這樣的事千古難遇。早晨的風雨更加淒涼黯淡,雨水溼透了城頭的旗幟,無法展開。鄰里們冒着泥濘準備勞役,縣官卻不召集,憐憫他們的疲憊。安居等待時機的安寧,不是無能,而是選擇退隱。範莊的紅杏樹還在,等花開時我們一起摘取。對着花,憂患不必多言,只需再喚一杯酒,讓腳步軟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早春時節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憂愁。詩中,「雪後西園韭初剪」等句,以景入情,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感慨和對個人境遇的反思。後文通過對城市生活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對戰亂的憂慮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高啓詩歌的獨特魅力。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