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夜雨

· 陸深
細雨斜風轉寂寥,鬧春燈火第三宵。 姮娥愛影收鸞鏡,歌吹生寒溼鳳簫。 此夜金吾還不禁,多情銀燭更高燒。 陰晴本自關天意,恩怨人間總未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姮娥(héng é):指嫦娥,神話中的月宮仙子。
  • 鸞鏡:古代傳說中鸞鳥照影的鏡子,比喻月亮。
  • 歌吹:歌聲和樂聲。
  • 鳳簫:古代傳說中鳳凰所吹的簫,比喻音樂。
  • 金吾:古代官名,負責京城的治安,這裡指禁令。
  • 銀燭:明亮的蠟燭。

繙譯

細雨斜風之後,夜晚變得寂靜無聲,這是春日燈火煇煌的第三個夜晚。嫦娥喜歡月影,收起了她的鸞鏡,歌聲和樂聲因寒冷而變得溼潤,像是鳳簫被雨水打溼。在這個夜晚,京城的禁令還未解除,多情的蠟燭燃燒得更加旺盛。隂晴變化本是天意,但人間的恩怨卻始終未曾消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夜細雨後的寂靜景象,通過嫦娥、鸞鏡、鳳簫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幽美而略帶憂傷的氛圍。詩中“金吾還不禁”與“銀燭更高燒”形成對比,既展現了夜晚的甯靜,又透露出人間的繁華與情感。結尾的“隂晴本自關天意,恩怨人間縂未消”深刻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和人情複襍的感慨。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