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冬至南郊禮成慶成宴樂章四十九首萬歲樂

· 陸深
黃鐘既奏陽和長。德感天心貺。人文日月明。國勢山河壯。 衢室民謠頻擊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戌:古代以天干地支紀年,戊戌爲其中一年。
  •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 南郊:古代帝王在都城南郊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
  • 慶成宴:慶祝典禮成功的宴會。
  • 樂章:音樂作品的章節。
  • 黃鐘:古代十二律之一,代表陽律,此處指音樂。
  • 陽和:溫暖的陽光,比喻國家的和諧與繁榮。
  • 天心:天意,上天的旨意。
  • (kuàng):賜予。
  • 人文:人類的文化和文明。
  • 山河:指國土。
  • 衢室:四通八達的街道,指民間。
  • 擊壤:古代的一種遊戲,此處比喻民間的歡樂和安寧。

翻譯

在戊戌年的冬至,南郊的祭祀儀式圓滿完成,慶祝宴會上奏響了樂章《萬歲樂》。黃鐘的音樂響起,象徵着國家的和諧與繁榮。天意似乎也被這種德行所感動,賜予了恩惠。人文如同日月般明亮,國勢如同山河般壯麗。在四通八達的街道上,民間的歌謠頻頻響起,人們像擊壤遊戲一樣歡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冬至南郊祭祀儀式後的慶典場景,通過音樂、天意、人文和國勢的描繪,展現了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歡樂。詩中「黃鐘既奏陽和長」一句,以音樂爲媒介,表達了國家的和諧與繁榮;「德感天心貺」則強調了德行對天意的感召,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後兩句「人文日月明,國勢山河壯」則通過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人文的輝煌和國勢的強大。最後一句「衢室民謠頻擊壤」則生動地表現了民間的歡樂和安寧,整首詩洋溢着對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的讚美之情。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