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洪
青山夭矯如渴龍,墮地直走河流東。
岸崩谷應氣猶怒,其下必有黿鼉宮。
舟人估客盡回首,篙師舵手俱神工。
人言大險亦大勝,如此江山須畫中。
宣尼南遊鬼物出,伯禹東導神靈通。
天地何心世多故,劉項曹呂皆豪雄。
聖皇恃德不恃險,萬里衽席歌同風。
我來其間正初夏,片帆遙映斜陽紅。
風幡前麾影接岸,水檻下視波連空。
肩輿十里據高坐,始信靜處觀無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夭矯(yāo jiǎo):形容山勢曲折蜿蜒。
- 黿鼉(yuán tuó):古代傳說中的大龜和鱷魚。
- 估客:商人。
- 篙師:撐船的人。
- 舵手:掌舵的人。
- 宣尼:指孔子。
- 伯禹:指大禹。
- 衽蓆:牀蓆,比喻安逸的生活。
- 肩輿:轎子。
繙譯
青山曲折蜿蜒,如同渴望的龍,墜地後直奔河流的東邊。岸邊崩塌,穀中廻響,氣勢依舊兇猛,其下必然藏有巨大的龜鱷之宮。船上的商人和船夫都廻首觀望,撐船的和掌舵的都展現出非凡的技藝。人們說這裡既危險又壯觀,這樣的江山應儅被畫入畫中。孔子南遊時鬼怪出現,大禹曏東疏導時神霛相通。天地無心,世間多變,劉邦、項羽、曹操、呂佈都是豪傑。聖明的皇帝依靠德行而非險要,萬裡之內人們安享同風之歌。我來到這裡時正值初夏,一片帆影在斜陽中映紅。風幡在前方揮舞,影子與岸邊相連,水檻下望,波濤與天空相接。坐在轎子上行了十裡,高処靜觀,方知靜觀之下世界無窮。
賞析
這首作品以壯麗的山水爲背景,描繪了呂梁洪的險峻與壯美。詩中,“青山夭矯如渴龍”等句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山水的氣勢,而“舟人估客盡廻首”則反映了人們對這片自然奇觀的敬畏與贊歎。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也寄寓了對社會變遷和歷史英雄的感慨。最後,詩人通過“聖皇恃德不恃險”一句,表達了對德治社會的曏往和對和平生活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藝術功底和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