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進士昌榖湖南纂修
丈夫及壯辰,足跡遍川穀。
送子湖南去,佳勝付遐矚。
渺渺洞庭波,盤盤衡陽麓。
朝鱠武昌魚,暮聽瀟湘竹。
嗟此赤壁灰,悲彼長沙鵩。
雙旌動秋色,俯仰如新沐。
境內三千里,候吏豐館穀。
山水富奇聞,歸借南遊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壯辰:壯年時期。
- 遐矚:遠望。
- 盤盤:曲折迴旋的樣子。
- 麓:山腳。
- 朝鱠武昌魚:早晨在武昌吃魚。鱠,同「膾」,細切肉。
- 瀟湘竹:指湘妃竹,因產於瀟湘地區而得名,傳說中湘妃淚灑竹上,形成斑點。
- 赤壁灰:指赤壁之戰留下的遺蹟,比喻歷史的滄桑。
- 長沙鵩:指長沙的鵩鳥,鵩鳥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不祥之鳥。
- 雙旌:古代官員出行時所用的儀仗,這裏指徐昌榖的出行。
- 候吏:古代負責迎送賓客的官員。
- 館穀:指招待賓客的食物。
- 南遊錄:記錄南方遊歷見聞的文字。
翻譯
男子在壯年時期,足跡遍佈山川穀地。送你前往湖南,美景盡在遠望之中。洞庭湖波光渺渺,衡陽山曲折迴旋。早晨在武昌品嚐美味的魚,夜晚聆聽瀟湘竹林的聲響。感嘆赤壁之戰的遺蹟,悲憫長沙鵩鳥的傳說。雙旌在秋色中飄動,俯仰間如同新沐。境內三千里,迎接的官員豐盛招待。山水間充滿奇聞異事,歸來後借閱南遊的記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壯年男子游歷湖南的情景,通過「洞庭波」、「衡陽麓」等地理意象,展現了湖南的自然風光。詩中「朝鱠武昌魚,暮聽瀟湘竹」一句,以時間的流轉來體現旅途的豐富多彩。同時,通過「赤壁灰」、「長沙鵩」等歷史典故,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壯遊的豪情,也透露出對歷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