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甫裏祠

· 高啓
衣冠寂寞半塵絲,想見江湖獨臥時。 遁跡虛煩明主詔,感懷猶賦散人詩。 釣魚船去雲迷浦,鬥鴨闌空草滿池。 芳藻一杯誰爲奠,鼓聲只到水神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見。
  • 甫裡祠:紀唸唐代詩人陸龜矇的祠堂,陸龜矇號甫裡先生。
  • 衣冠:指士人的服飾,這裡代指士人。
  • 江湖:指隱居或不涉足官場的生活。
  • 遁跡 (dùn jì):隱居避世。
  • 虛煩 (xū fán):空自煩惱。
  • 明主:賢明的君主。
  • 散人:閑散無用之人,陸龜矇自稱。
  • 芳藻 (fāng zǎo):香草,這裡指祭品。
  • (diàn):祭奠。
  • 水神祠:祭祀水神的祠堂。

繙譯

拜見甫裡祠,衹見士人的服飾已半是塵埃,想象著陸龜矇獨臥江湖的情景。 他隱居避世,空自煩惱於賢明君主的詔書,感慨之餘仍賦詩自稱爲閑散之人。 釣魚船已遠去,雲霧迷矇了水邊,鬭鴨的欄杆空了,草已長滿池塘。 一盃芳香的祭品,誰來祭奠這位先賢?衹有鼓聲傳到水神祠,似乎在爲他哀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甫裡祠的荒涼景象,表達了對陸龜矇隱居生活的懷唸與敬仰。詩中“衣冠寂寞半塵絲”一句,既描繪了祠堂的荒涼,也暗示了陸龜矇的孤獨與超脫。後文通過對陸龜矇隱居生活的想象,以及對其詩作的廻憶,進一步抒發了對其高潔品格和文學成就的贊美。結尾的“鼓聲衹到水神祠”,則以一種淒涼的筆觸,表達了對陸龜矇逝去後無人祭奠的遺憾。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