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弔古和寄同年西樵方閣老

· 區越
中原掎角鹿難尋,回首虞淵日已沉。 百戰舟師還海外,幾人忠節付碑陰。 廟遺赤舄思前古,鬆偃蒼龍鬱舊岑。 行望不知形跡勝,悲風隨處起哀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厓山:地名,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 弔古:憑弔古蹟,追憶往事。
  • 掎角:比喻夾擊或牽制敵人。
  • 虞淵:古代傳說中的日落之處。
  • 忠節:忠誠而有節操。
  • 碑陰:碑的背面。
  • 赤舄:紅色的鞋子,古代貴族的服飾。
  • 蒼龍:青色的龍,這裏可能指松樹的蒼翠。
  • :小而高的山。

翻譯

在中原地區,夾擊之勢難以找到鹿(指難以找到敵人),回首望去,虞淵的太陽已經沉落。經過百戰的水師回到了海外,而幾人的忠誠節操卻被刻在了碑的背面。廟中遺留的紅色鞋子讓人思念古代,松樹如蒼龍般蒼翠地盤踞在舊時的山上。行走中望着這些遺蹟,不知勝過多少形跡,悲風在每個角落吹起哀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憑弔古蹟,表達了對歷史的深沉思考和對忠臣節士的緬懷。詩中「中原掎角鹿難尋」描繪了戰亂後的荒涼景象,而「回首虞淵日已沉」則象徵了輝煌時代的終結。後句通過對「百戰舟師」和「幾人忠節」的對比,突出了忠誠與犧牲的主題。結尾的「悲風隨處起哀吟」更是以悲涼的氛圍,抒發了對過往英雄的哀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歷史和英雄的深情致敬。

區越

區越,參校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四年刻《鄉賢區西屏集》(簡稱萬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簡稱民國本)。 ► 5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