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詩十首書王堇父慈無量集以凡百畏刀杖無不愛壽命爲韻

生物不可食,熟已過時敗。 生既嫌腥羶,敗時仍臭穢。 腥穢君所知,胡爲強吞嘬。 水火幻味香,口鼻成災怪。 如蠅穢中育,還以臭爲愛。 及其生子孫,居然臭穢內。 坑圊難久居,蟲乎可爲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腥膻(xīng shān):指肉類未煮熟時的腥味。
  • 吞嘬(tūn chuài):吞食。
  • 水火:比喻烹飪。
  • 幻味香:指通過烹飪産生的誘人香味。
  • 口鼻:這裡指人的感官。
  • 坑圊(kēng qīng):指糞坑。

繙譯

不可食用生食,因爲熟食一旦過時就會變質。生食既有腥味,變質後還會發出惡臭。腥臭你已知曉,爲何還要勉強吞食?水火烹飪出的香味,其實是口鼻感官的災難。就像蒼蠅在汙穢中繁殖,卻以臭味爲愛。儅它們繁衍後代,竟然也在臭穢之中。糞坑難以長久居住,蟲子們可以以此爲戒。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生食與熟食的狀態,以及對食物變質後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食物選擇和処理的看法。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如將蒼蠅在汙穢中繁殖與人們對變質食物的吞食相類比,強調了不良選擇帶來的後果。通過“水火幻味香”與“口鼻成災怪”的對比,揭示了表麪誘人的食物背後可能隱藏的危害。最後以“坑圊難久居”作爲警示,告誡人們應避免食用變質食物,以免遭受不必要的傷害。

陶望齡

陶望齡

明浙江會稽人,字周望,號石簣。陶承學子。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累官國子祭酒。好王守仁學說,以講學著稱。卒諡文簡。有《解莊》、《水天閣集》、《歇庵集》。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