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會通河送客

· 陸深
京國三年思故國,黃花時節又登臺。 清江水冷魚龍伏,落日天空鴻雁來。 忽漫逢人渾似夢,常因送客暫開懷。 鱸魚蓴菜江東地,不爲蓴鱸也合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京國:京城,這裏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黃花時節:指秋天,因爲秋天是菊花盛開的季節。
  • 清江:清澈的江水。
  • 魚龍伏:魚和龍都潛伏在水底,形容水冷。
  • 鴻雁來:鴻雁南飛,表示季節的變化。
  • 忽漫:忽然,不經意間。
  • 逢人:遇到人。
  • 鱸魚蓴菜:鱸魚和蓴菜,都是江南地區的美食。
  • 江東地:指江南地區。

翻譯

在京城北京已經三年,我思念着我的故鄉。又到了秋天菊花盛開的季節,我再次登上了高臺。清澈的江水變得寒冷,魚和龍都潛伏在水底,太陽落山,天空遼闊,鴻雁南飛。忽然間遇到人,感覺彷彿在夢中,常常因爲送別客人而暫時敞開心懷。鱸魚和蓴菜是江南地區的美味,即使不是爲了這些美食,我也應該回去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和對京城生活的厭倦。詩中,「京國三年思故國」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而「黃花時節又登臺」則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情感。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清江水冷魚龍伏」和「落日天空鴻雁來」,不僅描繪了秋天的蕭瑟,也隱喻了詩人的心境。最後兩句「鱸魚蓴菜江東地,不爲蓴鱸也合回」則巧妙地運用了江南美食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和對歸鄉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思鄉之作。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