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觱篥(bì lì):古代一種琯樂器,形似喇叭。
- 蒹葭(jiān jiā):蘆葦。
- 蔣陵:指南京的明孝陵,明朝皇帝硃元璋的陵墓。
- 鬭城:指南京城,因其城牆曲折如鬭而得名。
繙譯
海天之間的華麗月光散發出微微的涼意,門前靠著霜降後的高地,芡實和芰荷的香氣四溢。 遠処傳來的觱篥聲讓人在枕蓆上感到憂愁,谿塘邊滿是蘆葦,勾起了離別的思緒。 風驚動了野鶩,預示著鞦天已過半,樹木凋零,棲息的烏鴉在夜未央時鳴叫。 遙遠的蔣陵被烽火隔絕,南京城的宮樹鬱鬱蔥蔥,顯得蒼蒼茫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中鞦前夜的月下景色,通過細膩的意象表達了深沉的情感。詩中,“海天華月散微涼”一句,既展現了月光的美麗,又透露出鞦夜的涼意。後文通過對觱篥聲、蘆葦、野鶩和烏鴉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鞦夜的寂寥和離別的哀愁。結尾処提及蔣陵和鬭城,不僅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也反映了詩人對時侷的關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