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後一夕溪上對月

素魄哉生黯佩緱,遲迴銀漢夜深愁。 孤砧遠戍煩霜杵,長笛誰家聽海樓。 清靄眺殘珠樹杳,碧雲思斷桂花秋。 溪光臨影牽烏鵲,葛屨涼侵露未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素魄:指月亮。
  • 哉生:開始。
  • 黯佩緱:形容月光昏暗。
  • 遲迴:徘徊。
  • 銀漢:銀河。
  • 孤砧:孤獨的搗衣聲。
  • 煩霜杵:搗衣聲在霜中顯得更加煩擾。
  • 長笛:長管樂器。
  • 清靄:清新的霧氣。
  • 珠樹:神話中的樹,此指月宮中的樹。
  • 碧雲思斷:思緒隨着碧雲飄遠。
  • 桂花秋:秋天的桂花。
  • 溪光臨影:月光照在溪水上。
  • 烏鵲:烏鴉和鵲鳥。
  • 葛屨:葛布鞋。
  • 涼侵:涼意侵襲。
  • 露未收:露水未乾。

翻譯

月亮初升,昏暗地掛在天際,我在銀河邊徘徊,深夜裏滿是憂愁。 遠處孤寂的搗衣聲在霜中顯得更加煩擾,長笛聲從誰家傳來,彷彿在聽海樓上的演奏。 清新的霧氣中,眺望月宮中的樹影模糊,思緒隨着碧雲飄遠,秋天的桂花香氣撲鼻。 月光照在溪水上,烏鵲似乎被牽引,葛布鞋感受到涼意,露水還未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中秋後一夜的月色與思緒。詩中,「素魄」、「銀漢」等詞語勾勒出夜晚的寧靜與深遠,而「孤砧」、「長笛」則增添了孤獨與憂愁的氛圍。通過對「清靄」、「珠樹」、「桂花秋」等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和秋夜的深切感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捕捉和深沉的情感表達。

區懷年

區懷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貢生,任太學考通判。明思宗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選,以內艱回籍,後授翰林院孔目。歸臥雲石,學赤松遊,日以賡和撰述爲事。著有《玄超堂藏稿》、《擊築吟》諸集。清光緒《高明縣誌》卷一三有傳。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