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長槍兵至出越城夜投龕山
列藩遏戎亂,駐鉞實此州。
如何殺大將,王師自相仇。
我來亂始定,城郭氣尚愁。
又聞有鄰兵,倉卒豈敢留。
促還出西門,天寒絕行甗。
古戍暗雨雪,旌旗暮悠悠。
野屋閉不守,澤田棄誰收。
居人且奔逃,遊子安得休。
逶迤蒼山去,泱漭玄雲浮。
人虎爭夜行,風榛嘯巖幽。
我徒戒相親,一失未易求。
飢拾谷口慄,寒燒澗中槱。
神迷路多迂,再宿達海陬。
雖嘗登頓勞,倖免迫辱憂。
聖尼畏於匡,嗟我敢有尤。
但慚去越早,不遂名山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列藩:指各地的藩鎮。
- 遏戎亂:阻止戰亂。
- 駐鉞:指軍隊駐紮。
- 王師:指朝廷的軍隊。
- 行甗:指行走的艱難。
- 野屋:指荒野中的房屋。
- 澤田:指水田。
- 逶迤:形容山路曲折綿延。
- 泱漭:形容雲霧瀰漫。
- 風榛:指風吹動樹叢。
- 澗中槱:澗中的木柴。
- 海陬:海邊。
- 登頓:指旅途中的停留。
- 迫辱憂:指被逼迫和侮辱的憂慮。
- 聖尼畏於匡:指孔子在匡地被圍困時的恐懼。
翻譯
各地的藩鎮阻止戰亂,軍隊駐紮在這個州。爲何要殺害大將,朝廷的軍隊自己相互敵對。我來到這裏時戰亂剛剛平定,城牆上的氣氛仍然充滿憂愁。又聽說有鄰近的軍隊,倉促之間怎能停留。急忙離開西門,天寒地凍,行走艱難。古老的戍樓在雨雪中顯得昏暗,旌旗在傍晚的風中悠悠飄揚。荒野中的房屋無人看守,水田被遺棄,無人收割。居民們都在奔逃,遊子又怎能安歇。山路曲折綿延,蒼山遠去,雲霧瀰漫。人與虎在夜間爭道,風吹動樹叢,巖谷中迴響着嘯聲。我警惕着與同伴保持親近,一旦失去聯繫就難以找回。飢餓時撿拾谷口的栗子,寒冷時燒澗中的木柴取暖。神志迷亂,路途多曲折,再次過夜纔到達海邊。雖然旅途勞頓,幸好避免了被逼迫和侮辱的憂慮。孔子在匡地被圍困時感到恐懼,我怎敢有怨言。只是遺憾離開越地太早,未能完成名山之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亂後的荒涼景象和詩人的艱難旅程。通過對比戰前的和平與戰後的混亂,詩人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的厭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象描寫,如雨雪、旌旗、野屋等,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同時,詩人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展現了戰亂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深重苦難,以及自己在亂世中的無奈和艱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反映戰亂現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