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園寺

· 高啓
欲問南朝常侍宅,已爲西域化人宮。 山僧歸帶漁舟雨,湖鳥來聞粥鼓風。 橘柚垂檐秋殿暗,波濤驚座夜堂空。 給孤長者誰曾見,應在煙雲杳靄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化人宮:指佛教寺廟。
  • 粥鼓:寺廟中用來召集僧人用餐的鼓聲。
  • 給孤長者:佛教中的一個故事人物,意指施主或慈善家。

翻譯

想要詢問南朝時期常侍的宅邸,如今已變成了西域風格的佛教寺廟。 山中的僧人歸來時,帶着漁舟上的雨水,湖邊的鳥兒飛來,似乎在聆聽寺廟中召集用餐的鼓聲。 橘柚垂掛在屋檐下,秋天的殿堂顯得有些昏暗,波濤的聲音突然在空曠的夜堂中響起,令人驚訝。 那位施捨孤兒的慈善家,誰曾見過他?他應該存在於那煙霧繚繞、深遠模糊的景象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歷史變遷與自然景緻交織的畫面。詩人通過對南朝常侍宅邸變爲西域化人宮的描述,展現了時間的流轉與文化的更迭。詩中「山僧歸帶漁舟雨,湖鳥來聞粥鼓風」一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僧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以及寺廟生活的寧靜與恬淡。結尾處對給孤長者的提及,增添了一絲神祕與遐想,使整首詩充滿了哲理與深意。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