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婦

皎皎良家子,烏桓不可求。 月沉精衛海,花墮懊儂樓。 阿母嗟無養,良人懼不仇。 肯辭麻枲賤,去帶綺羅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皎皎:明亮潔白的樣子。
  • 良家子:指出身良好的家庭的孩子。
  • 烏桓: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這裏可能指邊遠之地。
  • 精衛海:神話中的海,精衛是填海的鳥。
  • 懊儂樓:懊儂,懊惱;樓,高樓。這裏指高樓上的悲傷。
  • 阿母:母親。
  • 無養:無法供養。
  • 良人:丈夫。
  • 不仇:不匹配。
  • 麻枲:麻布。
  • 綺羅:華麗的絲織品。
  • :恥辱。

翻譯

明亮的良家女子,遠在烏桓之地無法追求。 月亮沉入精衛填海的地方,花兒凋落在高樓上的悲傷之中。 母親哀嘆無法供養,丈夫擔心不匹配。 她寧願辭去麻布的卑微,去帶着華麗絲織品的恥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出身良好的女子,因命運的無奈而陷入深深的悲傷和無奈中。詩中,「皎皎良家子」與「烏桓不可求」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女子的純潔與遠方的不可及。通過「精衛海」和「懊儂樓」的意象,表達了女子內心的絕望和悲傷。最後兩句則揭示了她爲了家庭和尊嚴,寧願選擇卑微的生活,也不願帶着恥辱。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明代詩人屈大均對女性命運的深刻關注和同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