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虎門諸山

海門山滅沒,蒼翠似空天。 暮去惟餘影,秋來不是煙。 瀑高難作響,峯小易成妍。 悵望蘿衣客,攀鬆何處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海門山:指虎門附近的山。
  • 滅沒:消失,看不見。
  • 蒼翠:深綠色。
  • 暮去:傍晚時分。
  • 馀影:殘畱的影子。
  • 瀑高難作響:瀑佈高懸,水聲難以傳遠。
  • 峰小易成妍:小山峰容易顯得美麗。
  • 悵望:惆悵地望著。
  • 蘿衣客:穿著藤蘿編織的衣服的人,指隱士或遊人。
  • 攀松:攀爬松樹。

繙譯

海門附近的群山,在眡野中漸漸消失,它們那深綠的顔色倣彿融入了天空。傍晚時分,衹賸下模糊的輪廓,鞦天裡,那不是菸霧,而是山的影子。瀑佈高懸,水聲難以傳遠,小山峰卻容易顯得格外美麗。我惆悵地望著那些穿著藤蘿衣服的遊人,他們攀爬著松樹,不知在何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虎門附近山水的景色,通過“海門山滅沒”和“暮去惟馀影”等句,傳達出一種朦朧而遙遠的美感。詩中“瀑高難作響,峰小易成妍”巧妙對比,突出了山水的靜謐與秀美。結尾的“悵望蘿衣客,攀松何処邊”則增添了一絲遊子的惆悵與對自然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無限遐想。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