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寄姚石埭

信陵去已久,高義在夫君。 我亦屠沽者,諸侯莫不聞。 昔勞贈長劍,今豈若浮雲。 歧路懷知己,踟躕向夕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信陵:指戰國時期的魏國公子信陵君,以賢德著稱。
  • 高義:高尚的品德和正義。
  • 屠沽者:屠夫和賣酒的人,這裏指身份低微的人。
  • 長劍:古代象徵武力和權力的物品。
  • 浮雲:比喻不值得重視的事物。
  • 歧路:分岔的道路,比喻人生的選擇或困境。
  • 踟躕:猶豫不決,徘徊不前。
  • 夕曛:傍晚的陽光。

翻譯

信陵君已經離世很久,但他高尚的品德和正義仍然在你身上體現。我也是一個出身低微的人,但諸侯們沒有不知道我的。過去你曾贈我長劍,這份情誼我怎能視如浮雲。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我懷念着我的知己,猶豫不決地走向傍晚的陽光。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高尚品德的讚賞以及對友情的珍視。詩中,「信陵去已久,高義在夫君」直接讚美了友人的品德,將其與歷史上的賢人信陵君相提並論。後文通過對比「長劍」與「浮雲」,強調了詩人對友情的重視,不願將其輕視。結尾的「歧路懷知己,踟躕向夕曛」則描繪了詩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對友情的依賴,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