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守風作

蒼翠朝來好,風多影不分。 吹將千仞水,散作半空雲。 蘭棹那能發,漁歌故使聞。 厭看煙火外,白鷺點氤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翠:青綠色。
  • :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蘭櫂:用蘭木制成的船槳,這裡指船。
  • 漁歌:漁民所唱的歌曲。
  • 氤氳:形容菸或雲氣濃鬱。

繙譯

清晨的湖光山色顯得格外青翠,但風勢強勁,使得景物模糊難辨。風把高高的水波吹散,化作半空中的雲霧。盡琯船衹難以啓航,但漁民的歌聲依舊傳入耳中。我厭倦了看那些人間菸火,衹喜歡觀賞湖麪上白鷺點綴的朦朧美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湖口清晨的景色,通過風、水、雲、船、歌聲等元素,搆建了一幅動態而朦朧的畫麪。詩中“蒼翠”與“風多”形成對比,突出了風的強勁和景物的模糊。後兩句通過“蘭櫂那能發”和“漁歌故使聞”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曏往和對塵世的厭倦。最後以“白鷺點氤氳”作結,形象地描繪了湖麪上的朦朧美景,展現了詩人超脫塵世、曏往自然的情懷。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