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遊初歸奉家慈還居沙亭作

蘇耽成道返,阿母大歡娛。 何意天邊月,還爲掌上珠。 白華長抱蒂,朱鳳更將雛。 日夕流霞獻,慈顏似鮑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蘇耽:傳說中的仙人,這裏比喻作者自己。
  • 阿母:指母親。
  • 天邊月:比喻遠行的子女。
  • 掌上珠:比喻珍貴的人或物,這裏指作者自己。
  • 白華:白色的花朵,比喻純潔無瑕。
  • 抱蒂:緊緊相連,比喻母子情深。
  • 朱鳳:紅色的鳳凰,比喻高貴和吉祥。
  • 將雛:帶着幼鳥,比喻照顧和撫養。
  • 日夕:日夜。
  • 流霞:指仙酒或仙果,比喻美好的事物。
  • 慈顏:慈祥的面容。
  • 鮑姑:古代傳說中的美女,這裏比喻母親的美貌和慈祥。

翻譯

我如蘇耽般成仙歸來,母親因此非常歡喜。 沒想到遠行的我,依然如同您掌中的珍寶。 我們母子情深,如同白花緊緊相連, 我這紅鳳凰,還要帶着幼鳥歸巢。 日夜獻上仙酒仙果,母親的慈祥面容, 美麗如傳說中的鮑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厚情感和歸家的喜悅。詩中,「蘇耽成道返」與「阿母大歡娛」形成對比,突出了母親對兒子歸來的喜悅。通過「天邊月」與「掌上珠」的比喻,強調了無論兒子走多遠,在母親心中始終是珍貴的存在。後兩句以「白華」和「朱鳳」爲喻,形象地描繪了母子情深和家庭的和諧。最後,以「流霞」和「慈顏似鮑姑」作結,既展現了家庭生活的美好,也讚美了母親的美貌和慈祥。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明代詩人屈大均的文學才華和對家庭情感的深刻理解。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