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八日作

平生無一善,天意自如斯。 老亦因哀樂,貧多損孝慈。 鴟鴞頻取子,風雨未安枝。 辛苦惟生計,無成值此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鴟鴞(chī xiāo):一種猛禽,常用來比喻兇殘或不祥之人。
  • 生計:生活的辦法,謀生的方式。

繙譯

我一生中沒有做過什麽好事,天意似乎也是如此。 年老也因爲悲傷和快樂,貧窮讓我無法盡孝盡慈。 鴟鴞頻繁地奪取幼崽,風雨中樹枝也未能安穩。 辛苦衹是爲了維持生計,在這個時候卻一事無成。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屈大均對生活的無奈和感慨。詩中,“平生無一善”反映了作者的自責和自省,而“老亦因哀樂,貧多損孝慈”則揭示了年老和貧窮對個人情感和道德的沖擊。後兩句通過鴟鴞和風雨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生活的艱辛和不安定。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深沉的哀愁和對命運的無奈接受。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