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有作

六國譬終復,兇威豈得長。 人勞虛匕首,天定在轀輬。 蛇斷真人起,狐鳴戍卒張。 楚中多俊傑,最智是張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六國:指戰國時期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
  • 譬終複:比喻最終的複興。
  • 兇威:殘暴的威力。
  • 天定:天命所定。
  • 轀輬:古代的一種車,這裡指秦始皇的轀輬車。
  • 蛇斷:指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
  • 真人:指劉邦,被認爲是天命所歸的真命天子。
  • 狐鳴:指陳勝、吳廣起義時,狐鳴呼“大楚興,陳勝王”的故事。
  • 戍卒:守衛邊疆的士兵,這裡指陳勝、吳廣。
  • 俊傑:傑出的人才。
  • 張良:漢初著名謀士,以智謀著稱。

繙譯

六國的命運如同終將複興,殘暴的威力怎能長久。 人們徒勞地揮舞匕首,天命早已定在秦始皇的轀輬車上。 劉邦斬蛇起義,真命天子崛起;陳勝、吳廣狐鳴呼喚,戍卒起義。 楚地多有傑出人才,其中最聰明的是張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廻顧,表達了對六國複興的期待和對暴政不能長久的信唸。詩中運用了多個歷史典故,如劉邦斬蛇起義、陳勝吳廣的狐鳴等,展現了歷史的變遷和英雄人物的崛起。最後贊美了楚地的俊傑張良,突出了其智謀和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