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邊馬有歸心
萬騎下青海,三軍賦紫荊。
浮雲朝出塞,細柳夜歸營。
漢劍繁星墜,胡笳落月驚。
千金投筆吏,百戰棄繻生。
駿骨悽烽火,雄心老甲兵。
長堤遍芳草,何處識鹹京。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賦:古代一種文體,多用於描寫事物或抒發情感。
- 紫荊:一種植物,此處可能指紫荊關,古代邊塞要地。
- 浮雲:比喻行蹤不定。
- 細柳:細柳營,古代軍營的代稱。
- 漢劍:漢代的劍,象徵武力或英勇。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常用於表達邊塞的哀愁。
- 投筆吏:指棄文從武的人。
- 棄繻生:繻,古代一種絲織品,棄繻生指放棄文職,投身軍旅的人。
- 駿骨:比喻英勇的戰士。
- 雄心:遠大的志向。
- 甲兵:士兵,軍隊。
- 鹹京:指古代的都城,此處可能指長安。
翻譯
萬馬奔騰,從青海邊疆歸來,三軍在紫荊關集結。 浮雲在清晨離開邊塞,細柳在夜晚回到軍營。 漢劍如繁星墜落,胡笳聲在落月時分令人心驚。 那位投筆從戎的文官,那位百戰沙場的勇士。 英勇的戰士在烽火中淒涼,雄心壯志在軍隊中老去。 長堤上遍佈芳草,何處能辨識出古都的風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塞戰士的歸途與心境,通過「萬騎下青海」、「浮雲朝出塞」等意象展現了邊疆的遼闊與戰士的英勇。詩中「漢劍繁星墜,胡笳落月驚」巧妙地將兵器的冷硬與樂器的哀婉結合,表達了戰士內心的複雜情感。結尾的「長堤遍芳草,何處識鹹京」則抒發了對故土的思念與對戰爭的無奈,展現了戰士們內心的柔情與對和平的渴望。

宗臣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子相,號方城。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刑部主事調吏部。以病歸,築室百花洲上,讀書其中。後歷吏部稽勳員外郎。楊繼盛死,臣賻以金,爲嚴嵩所惡,出爲福建參議。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學副使,卒官。工文章,爲“嘉靖七子”(後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
宗臣的其他作品
- 《 赵瑟曲 》 —— [ 明 ] 宗臣
- 《 张助甫席上同吴峻伯白伯伦再饯朱主客南还赋得江飞兢渡日草见踏青心十韵 其九 》 —— [ 明 ] 宗臣
- 《 渡河 》 —— [ 明 ] 宗臣
- 《 湖上雜言二十首 》 —— [ 明 ] 宗臣
- 《 张助甫席上同吴峻伯白伯伦再饯朱主客南还赋得江飞兢渡日草见踏青心十韵 其七 》 —— [ 明 ] 宗臣
- 《 得子與書寄贈四首時子與駐節句曲 》 —— [ 明 ] 宗臣
- 《 聞陸子攜家之金陵感而有賦 》 —— [ 明 ] 宗臣
- 《 胡上幽棲四章爲沈二丈賦 》 —— [ 明 ] 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