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行

· 宗臣
浮雲壓地烏夜啼,家家人聽作天雞。 王孫何事復遠遊,江南芳草春萋萋。 陶令亦有五柳宅,秦人常憶桃花蹊。 英雄偃蹇何不可,顏色肯爲時人低。 君看眼底相逢者,誰似江流不肯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浮雲壓地烏夜啼:浮雲遮蔽了天空,烏鴉在夜裡啼叫。
  • 天雞:神話中天上的雞,這裡比喻烏鴉的啼叫被誤認爲是天雞的叫聲。
  • 王孫:泛指貴族子弟。
  • 芳草春萋萋:春天的芳草茂盛。
  • 陶令:指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隱士和詩人。
  • 五柳宅: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其宅旁有五棵柳樹。
  • 秦人:指陶淵明,因其曾任彭澤令,彭澤古屬秦地。
  • 桃花蹊:指桃花源,陶淵明筆下的理想國。
  • 英雄偃蹇:英雄睏頓不得志。
  • 偃蹇(yǎn jiǎn):睏頓,不得志。
  • 顔色:這裡指態度、行爲。
  • 時人:儅時的人,世俗之人。
  • 眼底:眼前。
  • 江流不肯西:比喻事物不可逆轉,江水曏東流,不會曏西。

繙譯

浮雲低垂,遮蔽了大地,烏鴉在夜中啼叫,家家戶戶都誤以爲是天上的雞鳴。 貴族子弟爲何還要遠遊,江南的春天,芳草茂盛。 陶淵明也有他的五柳宅,人們常懷唸他筆下的桃花源。 英雄即使睏頓又何妨,態度豈會因時人的看法而低沉。 你看眼前所遇之人,誰能像江水那樣,永遠不曏西流。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浮雲、烏鴉、春天芳草等自然景象的描繪,以及對陶淵明五柳宅和桃花源的引用,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不屑。詩中“英雄偃蹇何不可,顔色肯爲時人低”一句,展現了詩人堅靭不拔、不隨波逐流的精神風貌。結尾的“君看眼底相逢者,誰似江流不肯西”則深刻寓意了人生不可逆轉的哲理,表達了詩人對堅持自我、不隨俗流的堅定態度。

宗臣

宗臣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子相,號方城。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刑部主事調吏部。以病歸,築室百花洲上,讀書其中。後歷吏部稽勳員外郎。楊繼盛死,臣賻以金,爲嚴嵩所惡,出爲福建參議。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學副使,卒官。工文章,爲“嘉靖七子”(後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