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張君篆

相憐茲白髮,逼迫有秋霜。 鏡已沉鸞鳥,裘空典鷫鸘。 楚辭多越禮,秦女久無香。 君有忘憂草,春來好寄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逼迫:此處意爲催促、迫使。
  • 沉鸞鳥:比喻鏡子中的影像,鸞鳥象徵美好。
  • 裘空典鷫鸘:裘,皮衣;典,典當;鷫鸘,一種鳥,這裏指珍貴的皮衣。整句意爲珍貴的皮衣已經典當,形容生活困頓。
  • 楚辭:指楚地的文學作品,多情感奔放。
  • 越禮:超出常規的禮儀或行爲。
  • 秦女無香:秦女,指秦地的女子;無香,比喻失去了魅力或光彩。
  • 忘憂草:傳說中能使人忘卻憂愁的草。

翻譯

我們彼此憐惜這滿頭的白髮,秋霜般的歲月催促着我們。 鏡子中的美好影像已沉寂,珍貴的皮衣也已典當。 楚地的辭章情感奔放,超出了常規,秦地的女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你若有那傳說中的忘憂草,春天來時請好心寄給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通過「白髮」、「秋霜」等意象,描繪了歲月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奈。詩中「沉鸞鳥」、「典鷫鸘」等詞句,反映了生活的困頓和物質的匱乏。後兩句則通過對楚辭和秦女的描述,隱喻了文化的變遷和個人的失落。最後,詩人寄望於「忘憂草」,表達了對解脫和慰藉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