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

一片長城暮,邊聲不可聞。 羌兒秋月下,笳吹動成羣。 榆柳迷青海,牛羊下黑雲。 今年高太白,努力漢將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河套: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黃河「幾」字彎及其周邊流域。
  • 羌兒:指羌族人,古代居住在中國西北部的民族。
  • :古代的一種樂器,類似於笛子,常用於軍中或邊塞。
  • 榆柳:榆樹和柳樹,這裏指邊塞的植被。
  • 青海:即青海湖,位於中國青海省。
  • 黑雲:比喻烏雲,這裏可能指天色昏暗。
  • 高太白:指高聳的太白山,位於陝西省,是秦嶺山脈的一部分,這裏可能象徵邊疆的高山。
  • 漢將軍:指漢朝的將軍,這裏泛指邊疆的守衛者。

翻譯

一片長城在暮色中沉寂,邊塞的聲音不忍聽聞。 羌族的兒女在秋月下,笳聲吹動成羣。 榆樹和柳樹在青海湖邊模糊不清,牛羊歸巢,天色如黑雲壓頂。 今年太白山顯得格外高聳,漢朝的將軍們要努力守衛邊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塞的蒼涼景象和邊防將士的艱辛。詩中,「一片長城暮」和「邊聲不可聞」傳達了邊塞的孤寂與荒涼,而「羌兒秋月下,笳吹動成羣」則展現了邊疆民族的生活情景。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如「榆柳迷青海,牛羊下黑雲」,加深了邊塞的遼闊與神祕感。最後,「今年高太白,努力漢將軍」則激勵邊防將士要堅守崗位,保衛國家。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邊疆安寧的深切期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